|
![]() 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9、實訓模式
Part I. 職業素質教育(通用課程) 聘請IT企業資深專家、軟件企業高層人士介紹行業發展動態、IT創業與就業、國際企業文化、優秀員工素質需求、職業發展規劃等內容,幫助學員了解一名優秀軟件工程師和IT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。
Part II. IT前沿技術課程(領域課程) 聘請中山大學教授和博士,以及著名跨國IT公司資深工程師,講授和展示最新的主流IT前沿技術。學員可參觀或親身體驗這些技術的最新成果和應用,了解這些技術的原理與發展動態,并有機會在項目實踐中運用這些技術成果。
Part III. 企業情景實戰項目訓練(案例實戰) 學員在一個與現代軟件企業相同的實戰環境中,體驗一個軟件項目案例的完整開發過程。在這種實戰環境中有企業的工作制度與規范,學員根據軟件開發角色需求組成項目開發團隊,每一團隊須在一個完整的企業項目框架基礎上增加和修改部分功能,整個過程可得到中山大學教師、企業工程師、以及實訓教學助理的指導。
在教學助理的幫助下,通過一段快速學習,閱讀并理解相關文檔和代碼,終于順利完成項目經理交給的編碼、測試任務。在實戰項目訓練中,學員將體驗項目例會、編寫工作周報、使用開發與測試工具等現代軟件企業的基本要素。
9.2 實訓課程組織
注:羅馬字表示Part I教學單元;字母表示Part II教學單元;數字表示Part III教學單元。 9.3 實訓教學組織 (1) 指導團隊 中山大學教師、合作企業工程師、教學助理。 (2) 學員項目組 每項目包括1名項目經理(由企業工程師或教學助理擔任),10名學員作為項目成員。成員角色與職責分工如下:
(3) 企業化組織
9.4 實訓教學環境 軟件工程實訓教學支撐環境是支持項目驅動、基于團隊的“教”與“學”環境,是各種利益相關人可方便獲得教學資源、積累最佳實踐、觀察項目狀態、開展團隊協作等的必要基礎設施硬件和軟件。實訓教學環境包含了軟件企業常用的團隊協作工具、項目管理工具、知識管理工具、配置管理工具等,如下圖所示:
實訓支撐環境主要由知識管理工具(Wiki/BBS)、資源共享工具(FTP)和團隊軟件生產協作工具(svn/jira/database)等構成。FTP實現資源的積累,Wiki編織各種資源形成知識門戶。利用Wiki建立項目指導網站,描述了項目背景、業務要求、項目里程碑、關鍵制品及生產指南、技術培訓資料等。在項目中,發布團隊在管理、分析與設計中產生的最佳實踐,促進知識傳播。
|